当前位置:首页 >知识 >司法部门不能有“化妆理念” 正文

司法部门不能有“化妆理念”

来源:旋欣头条   作者:焦点   时间:2024-03-28 20:47:07

  最高法常务副院长沈德咏13日称,化妆理念中国司法二审后服判息诉率接近99%。司法从数据看,部门从骑士到皇帝中国司法整体上是化妆理念公正的。他说,司法不可能完全杜绝司法个案的部门错误。比如河南赵作海案件。化妆理念不光中国有这种情况,司法国外也有这样的部门情况。古今中外冤假错案难以完全避免。化妆理念(11月14日《新京报》)

  毫无疑问,司法从骑士到皇帝司法要得到公众的部门认可和好评,不能自说自评,化妆理念即使有漂亮数据做支撑,司法也不能忘了其犯错的部门后果,不能自我感觉良好。因为司法服务的公正及格线态度是严肃对待和防止犯错的态度,而不是大度地容许错误存在找借口的态度。只有在这种及格线基础上,将各项工作做好,才能给自身公信力加分。没错,最好的化妆不是掩盖一个人的缺点而是突出一个人的优点,但是司法不能有这样的化妆理念,有了改善和数据上的成绩更不能小看不足和错误,切不能把司法公正与否的判断标准简单地建立在静态的数据上。

  一则,我国司法投入的成本已经加大,侦查技术已经不断进步,律师队伍不断扩充,外部监督的力度也已经增强,故而得出这样看上去比较漂亮的数据本就理所应当。在这种语境下,以今天的成绩和过去的污点做对比,自我得出好评,给自己曾经犯过的低级错误寻借口,找开脱,无疑不妥。

  二则,服判息诉率接近99%的数据虽然看上去漂亮,但里面是不是有百分之百的公平含量纯度还要打个问号。因为人们息诉不等于服判。一来,基于经济学上的“理性人”假设,当上诉成本大于风险索赔所得,人即使不服判也会倾向于选择息诉。二来,当被告方是以权力和资本相结合的时候,弱势的原告方息诉只是个权衡下的最优选择,其早已经做出了上诉成功是一个零概率事件的判断。

  三则,与其说赵作海一案是一起不可避免的冤案,倒不如说它是人为的司法构陷,是司法人员有意犯错的结果。因为在该案件中为了所谓的高效,在案件审理过程中,赵作海被刑讯逼供过。没有证据就逼出证据,足以说明这不是什么不可控制不可避免的冤案,而是一起对公民正当权利蔑视后以权力挤压权利的事件。

  再者,在我国依然还会偶现上访受阻的现象,有些上访人员要么被送精神病院,要么身陷囹圄。去年《新京报》做的《50多名来京上访者被“黑监狱”非法关押》报道至今读来都还让人毛骨悚然。可就是这样,还是会有人放弃上诉直接选择上访,这其实也就说明,要实现司法公正仍然任重而道远。

  如今,法院系统受理案件由1978年的61万件,已经增长到去年的1200多万件。1200万件这个基数即使乘以百分之一的错案冤案率,其得出的结果也是数以万计的,这不仅是冤案家庭的灾难,在启动国家赔偿时也还会让纳税人组合的国家财政躺枪。

  维护司法公正是走钢丝的艺术,需处处谨慎,因为一例冤案如一场矿难一般,哪怕只是一个人不幸被冤判,对于这个不幸者的家庭来说也是一家人的灾难。当然,穷尽了一切避免犯错手段的犯错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同一错误不能再犯,不能屡错不改,有了一个赵作海,不能再来个李作海,张作海。司法服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再漂亮的数据也不能抹掉一个小污点,不能掩盖当下人们呼唤司法公正的民声。

标签:

责任编辑: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