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娱乐 >台北故宫“国宝聚焦”:没有黄公望题跋的《九珠峰翠》 正文

台北故宫“国宝聚焦”:没有黄公望题跋的《九珠峰翠》

来源:旋欣头条   作者:焦点   时间:2024-03-29 07:16:00
元代画家黄公望列“元四家”之首,国宝聚焦传世画作有《富春山居图》、台北《九峰雪霁图》等,故宫梦都城均有其本人题跋。望题

澎湃新闻获悉,珠峰近日,国宝聚焦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迎来“国宝聚焦”换展,台北展览呈现了一幅《九珠峰翠》,故宫这件画作没有留下黄公望的望题题跋或是印记,但专家认为,珠峰通过元代杨维祯等人的国宝聚焦题跋及画中云山、树石、台北小屋等画法,故宫可以确定出自黄公望的望题梦都城手笔无疑。此外,珠峰《九珠峰翠》画在一幅有花纹的“绫”上,而不是一般于“纸”或“绢”上创作。这是目前所知画在“花绫”上的最早实例。此次展览特别透过影像处理,首度清楚重组出花绫的图样——鸾鹊云纹。

元代画家黄公望列“元四家”之首

元代画家黄公望列“元四家”之首

没有作者签款的《九珠峰翠》

在绘画风格上,黄公望崇尚自然,讲求写意。他晚年常在富春山一带,常携带纸笔描绘虞山、三泖、九峰、富春江等地的自然胜景。他随身携带纸笔,见到使他激动的景色即刻摹写下来。由于他的创作是来自于他对自然景物的切身感受,将淡泊宁和的情感与山水的气韵合一,因此达到了自然浑成的至美境域。他的画笔墨简远逸迈,风格苍劲高旷,气势雄秀。他创浅绛山水,画风雄秀、简逸、明快,对明清山水画影响极大。

《九珠峰翠》没有留下元代黄公望的题跋或是印记,但画中云山、树石、小屋等画法,都显露出他偏好的造型及中锋用笔的习惯,可以确定出自黄公望的手笔无疑。

画上王逢题诗

画上王逢题诗

研究者认为,画上王逢(1319-1388)题诗最后一句写道:“为草玄道人(杨维祯)题大痴尊师(黄公望)画”,提供作者是黄公望的有力旁证。

杨维祯题诗

杨维祯题诗

杨维祯(1296-1370)题诗的第一句:“九珠峰翠接云间”,则成为此画名为“九珠峰翠”的来源。

道士画家黄公望

黄公望(1269-1354),常熟人。原名陆坚,因父母早逝,过继给年老的黄氏为子,因更名为黄公望,字子久。

元 黄公望 《九珠峰翠》

元 黄公望 《九珠峰翠》

黄公望自幼聪颖,24岁时在没有科举制度的状态下,顺利进入政府机构的窄门,在杭州的监察单位担任书吏。约48岁时受推荐到北京监察御史院任职,正有发展之际,却受牵连下狱。年近半百的黄公望出狱后,放弃仕途,成为全真教道士,以“大痴”为号,在江南传教、修道,余暇时创绘出许多杰作,反倒以画艺闻名,成为后世追仿的典范,著有《写山水诀》。

充满生趣的风水宝地

《九珠峰翠》前景有数道缓坡伸入水面,穿插成蜿蜒河谷,后方造型丰富的山头折搭相连,自左右迤逦而下。画中物象略似以“X”型布置,巧妙地将视线引向中央的楼房。

元 黄公望 《九珠峰翠》(局部)

元 黄公望 《九珠峰翠》(局部)

这座楼房的栏杆特别以重墨提醒,屋顶两边鱼尾突出,有别于一般屋舍,很可能是一座道教宫观。画中群峰环抱像是守护着这座宫观,后方朦胧的树影与直立的岩壁,若有灵气氤氲而上。山边的树列与苔点,点缀出春日万物勃发的生气。山环水抱、含灵蕴秀。黄公望不只追仿董源、巨然的文人画风,更以道士的立场,呈现由宫观镇护的风水宝地!

少见的画布—花绫

《九珠峰翠》画在一幅有花纹的“绫”上,而不是一般于“纸”或“绢”上创作。这是目前所知画在“花绫”上的最早实例。

画布花绫

画布花绫

花绫图案受到笔墨掩盖,不容易观察。乾隆皇帝认为花绫上的图样是鹤,在诗塘题上“鹤纹逸寄”。你看得出是鹤纹吗?其实,这块绫布上并没有鹤纹。

本次展览特别透过影像处理,首度清楚重组出花绫的图样——鸾鹊云纹。这组图案包括上下飞翔的两只鸾凤与四只鹊鸟,以及围绕的云纹。鸾鹊造型皆细腻劲挺,似乎昂扬巡游于云天中。

黄公望成名后,许多人纷纷提供上好的材料请其作画。这件鸾鹊纹绫,据说是北宋的织品,当时应颇为贵重。他大胆地接受以这幅花绫创作,谨慎地经营布置,画出这件展现道教山水旨趣的经典作品。

(本文资料来自台北故宫博物院官网)

标签:

责任编辑: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