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热点 >“李鬼”冒充保险售后 小心掉入“退保理财”高收益陷阱 正文

“李鬼”冒充保险售后 小心掉入“退保理财”高收益陷阱

来源:旋欣头条   作者:休闲   时间:2024-03-29 02:48:10

  保险本来是李鬼为投保人带来保障,而有人却盯上了老年人购买的冒充保险。近日,保险重铸盛世文明有投保人向中新经纬客户端反映称,售后接到自称保险公司售后客服的小心回访电话,对方宣称可以将保险进行投资、掉入获取收益,退保并且劝说他们到公司进行考察。理财而当投保人前往后却发现对方并非保险公司,高收而这家公司接待人员则让投保人“退保理财”。益陷

  冒充保险售后套路投保人

  中新经纬客户端近日来到上述投保人所说位于北京市朝阳MEN财贸中心10层的李鬼中亿集团,走进公司大门看到,冒充在一个办公间内有几十个工位,保险每个人都在拨打电话,售后“您好,小心您之前是否投过一份保险……”在大办公间旁边,还有一间间单独的会客间。

“李鬼”冒充保险售后 小心掉入“退保理财”高收益陷阱

  中亿集团项目事业部来源:中新经纬摄

  中新经纬客户端注意到,一位约60岁的老年人在工作人员搀扶下走出会客间,该工作人员反复地说,您可以再回去考虑考虑。

  中新经纬客户端与该老人交流后得知,重铸盛世文明上周他接到一个自称是保险公司售后人员的电话,该售后人员称,老人购买的一份重疾险进行投资后可以获得部分理财收益。

  老人称,刚一进门就有一位年轻的销售人员将他带到一间屋子里进行一对一的讲解,该销售人员先让他提供自己的身份证号码,并查询到老人在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投的一份重疾险,这份保险保额3万元,现金价值15500元。

  紧接着,该销售人员对老人表示,这份保险再过20年会贬值更多,不如把保险转至该公司进行理财,该公司每年许诺给予其最高8%的年化收益率。销售人员还称,他们公司将钱投资了茅台酒,稳赚不赔。

  最后,老人对该销售人员的话半信半疑,表示要回家和女儿商量后再做决定。

  “我进了这个大厦一看,这个公司的牌子并不是中国人寿,就觉得不对劲,而且我推开了别的房间门,别的房间也是和我一样的老年人,就感觉他们这个公司有问题。”老人对中新经纬客户端描述道。

  带着疑问,中新经纬客户端跟随老人一同来到位于朝阳门外大街的中国人寿大厦进行咨询。中国人寿的工作人员表示,保险是不能转到别的公司的,他们(中亿集团工作人员)是让老年人退了保险,再拿钱去那家公司“理财”,投保人一定要警惕“天上掉馅饼”的事情,有问题可以拨打中国人寿的客服电话咨询。

  中亿集团是何来头?

  据了解,在介绍过程中,中亿集团工作人员在老人的微信上关注了一个名为“北京中亿集团”的官方微信号。该微信号介绍,中亿集团全称为中亿千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农业、电商、新能源、文旅、投资、传媒等多项领域的集团公司。

“李鬼”冒充保险售后 小心掉入“退保理财”高收益陷阱

  老人手机上关注了北京中亿集团官方微信号来源:中新经纬摄

  天眼查查询发现,该公司成立于2017年3月,注册资金5000万元,法定代表人为侯磊,在经营异常风险中提示,曾因登记的住所或经营场所无法联系而被列入企业经营异常名录。在认缴的5000万元中,刘桂良、尚清洁、李斌斌、侯磊、张舒馨、张忆军、张永红分别认缴250万元、500万元、150万元、3345万元、250万元、500万元、5万元。不过截至发稿,上述实缴出资额均为0元。

  该公司的经营范围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工程咨询,技术开发、技术推广、技术转让、技术服务、技术咨询,软件开发,设计、制作、代理、发布广告,会议服务,租赁建筑机械设备,餐饮管理,酒店管理,企业策划等。值得注意的是,其经营范围中并不包括从事金融类产品销售。

  中新经纬客户端拨打中亿集团官网联系电话询问是否有理财业务,工作人员表示,没有相关业务。

  最令老人困惑的是,中亿集团是如何获得自己的保单信息的?老人回忆称,自己这份保单是18年前经亲戚介绍买下的,自己从老家来到北京后换过几次电话号码,保险公司每年固定时间将保费从卡中扣除,并且从未联系过他。

  对于该疑惑,中国人寿工作人员回应称,“不清楚对方如何获得(客户信息)”。

  老人表示,自己仅在上个月参加过一次保险公司举办的宣讲活动,不知道是否是在该活动中信息泄露,可如果是参加保险公司的活动,他的手机号码和保单信息又是如何落入中亿集团的销售人员手中?

  资深保险经纪人刘伟璐对中新经纬客户端表示,信息泄露的情况屡见不鲜,其中有很多环节都可能造成信息外泄,银行、保险、客户经理、电话销售及互联网平台都有可能。从事金融相关工作的职业人员泄露客户信息,会受到银保监会的监管及处罚;如果是通过互联网公司或者销售说明会泄露的客户信息,相关处罚还得看具体机构和法律法规的判定。

  警惕“退保理财”新陷阱

  据中新网报道,2018年4月,上海警方查处了一起假保险公司名义,通过信函、短信、电话诱骗保险公司客户退保转购理财产品,从而实施非法集资犯罪的案件。

  据警方透露,2015年2月起,上海捷量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通过不法手段获得多家保险公司的保单信息,公司业务员冒充保险公司客服,随机拨打电话、发短信联系保险公司投保客户,诱骗客户提前退保,转而购买该公司非法理财产品,并承诺年化8%至10%不等、保本保息的固定收益。截至案发,捷量公司共吸收8000余名投资人资金共计3亿余元人民币,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据悉,这类案件中辨识能力较弱的老年人成为主要诱骗对象。

  据《北京晚报》报道,北京银保监局也在今年3·15期间提示消费者,部分保险公司离职人员到第三方理财公司工作后,为了业绩提成,常常诱导甚至欺骗保险消费者退保购买非保险金融产品导致消费者蒙受巨大损失。

  北京银保监局提示,退保购买非保险金融产品应“三问”:

  一是退保前要问自己是否了解“退保”的高成本。正常退保消费者需要承担退保损失,且保险的主要功能是提供风险保障,一旦退保,保险相应的功能也无从发挥。如果销售人员鼓动“退保”,消费者应当充分考虑为之付出的高额成本。

  二是对高收益动心时要问自己是否了解非保险金融产品的高风险。销售人员推销此类产品大都以“高收益”为噱头,但此类产品经营机构大都缺乏有效的风险防控措施,产品也非有关部门审批或备案的正规产品,风险极高,有的甚至构成金融诈骗或非法集资。在购买此类产品时,消费者应当充分考虑自身的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以免蒙受巨大损失。

  三是决定购买前要问自己是否了解非保险金融产品的具体信息。消费者应仔细阅读所购产品的合同条款,并通过多渠道收集信息,全面了解产品性质、是否经过监管机关备案或核准、发行机构情况、募集资金投资领域等。此外,还要注意留存销售人员介绍产品时的有关资料,以便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提供证据,主张相关权利。

  南开大学金融学院教授朱铭来建议,投保人在遇到此类事件后,首先应明确这家公司的资质,并仔细阅读产品的合同和条款,同时可以拨打保险公司的客服电话进行核实确认。朱铭来表示,目前中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在3%左右,对于一些所谓“理财公司”承诺6%-8%的年化收益率要提高警惕,中老年人为安全起见,还是要去大型银行购买理财产品。



标签:

责任编辑:休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