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焦点 >行业巨头利润暴跌7成 价格战再次打响 这个品种还有下跌空间? 正文

行业巨头利润暴跌7成 价格战再次打响 这个品种还有下跌空间?

来源:旋欣头条   作者:综合   时间:2024-03-28 21:49:24

  本周碳酸锂期货整体维持振荡态势,行业2月1日,巨头间主力LC2407合约全天运行低于100000元/吨以下,利润独家宠爱:总裁大人请小心为1月10日以来首次。暴跌不过,格战个品碳酸锂期货主力合约2月2日尾盘收盘又重回100000元/吨以上,再次种还LC2407合约上涨0.86%报收100150元/吨。打响跌空现货报价则延续涨势,有下据SMM数据,行业2月2日,巨头间电池级碳酸锂均价报价持平在97100元/吨,利润工业级碳酸锂均价报价上涨300元/吨至89500元/吨。暴跌

 短期或将维持供需双弱局面

  长安期货分析师王楚豪认为,格战个品本周碳酸锂期货一度跌破100000元/吨,再次种还主要在于整体上游供给偏弱,打响跌空锂矿让利销售,下游春节假期前接货情绪不足,终端材料采购量持续走弱,同时也叠加了盐湖季节性生产开工较低、运输较慢的因素,导致现货总体成交寡淡。而2月2日重新回到100000元/吨以上运行,原因多呈现在春节期间物流暂停,企业有提前采购需求,流通量逐渐减少,锂盐厂出现挺价心态,导致现货市场价格略有上涨。消息面上,昨日澳洲资源勘探公司Askari Metals Ltd表示,获得了位于西澳的独家宠爱:总裁大人请小心Yarrie锂项目的额外勘探许可,对于碳酸锂市场当前冷淡的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剂,使得昨日碳酸锂小幅回暖表现明显。

  中泰期货分析师王竣冬也认为,当前年关将至,碳酸锂处于产业淡季时期,持续疲弱的需求压制了期货价格反弹空间。目前碳酸锂供应端在季节性因素影响下小幅走弱,需求端来看下游消费续弱且短期难有改善,短期碳酸锂将维持供需双弱的局面。此外,当前一些市场消息对整体情绪影响也较为明显。比如近期有海外大厂裁员减负,引发市场悲观情绪,昨日澳洲资源勘探公司Askari Metals Ltd获得西澳Yarrie锂项目的额外勘探许可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振市场信心。王竣冬认为,随着矿价逐步走低,矿端的稳定供应问题也将成为左右碳酸锂未来价格转势的关键因素,若矿企因利润不断压缩而选择减停产,或能短期内快速催升碳酸锂现货价格。

  从供应端来看,王竣冬分析指出,当前锂云母市场延续冷清局面,下游冶炼企业多数维持低开工率,且排产仍有下行的趋势,对云母采购情绪不高,不过,锂辉石精矿行情同样平淡,国内港口和部分锂盐厂的锂辉石库存较高,且现货资源充足,价格保持稳定。数据显示,2024年1月,锂辉石、锂云母、盐湖的产量分别为15430吨、12280吨、7488吨,月度环比分别变化分别为-5.8%、-7.4%、4.1%。同期,碳酸锂产量为41738吨,月度环比下降5.11%,其中锂云母减产是导致碳酸锂产量近期波动的主要因素。值得关注的是,当前锂矿价格下跌幅度快于碳酸锂价格,Fastmarkets报价澳洲锂辉石精矿价格已经跌破900美元/吨。

  需求端来看,王楚豪分析指出,随着年末的临近,正极材料以及终端采购量出现了显著下降,目前市场上主要是零星散单,短期可能供需变化不大,后续的变化要等到节后看下游的采购节奏。数据显示,2024年,1月三元材料811、523月度产量18640吨、17999吨,分别环比增加1.0%、2.6%;磷酸铁锂月度产量为97310吨,环比增加2.4%,月度开工率27%,环比增长0%。此外,当前许多矿山定价模式改为M+1甚至M+2,促进锂矿销售。库存方面,冶炼厂库存39179吨,环比减少8.77%,下游库存15690吨,环比增加2.56%,其他库存18866吨,环比增加27.42%;总体库存依旧上涨。

  展望后市,方正中期期货分析师魏朝明认为,春节前后锂盐供需两弱,需求下降的程度大于供给,市场预期碳酸锂库存会惯性累积,但上周碳酸锂生产企业库存开始显著去化,现货连续几天呈现出一定的企稳迹象。生产企业库存能出现显著下降,无论是因为长协提货还是因为下游贸易商期现商备货,都意味着下游主动补库存的意愿有所增加。对于真实的终端用户来说,100000元/吨上下的小幅波动影响不大,对春节期间物流运输的担忧可能权重更大。“当前下游的补库能否形成趋势还有待观察,但现货企稳的态势已相对明朗。”魏朝明强调。

  “当前碳酸锂整体并没有明显的行情矛盾,整体格局还是保持过剩,冶炼厂累库压力比较明显,同时月末在倒货给贸易商,1月份因进口量恢复正常,预计供应过剩收窄,但依然是过剩累库的格局。”王楚豪表示,受春节假期影响,2月份或将呈现供需双弱局面,运力减少或许会利好盘面,叠加当前若冶炼厂按计划放假,可能会有小幅去库,对于碳酸锂价格有所支撑,但若利润刺激下产量超预期,则节后价格承压加重明显。“供应端虽然减少了远期项目,但在产和在建的项目并未有多大影响,同时低成本项目还在扩张产能抢占市场份额,矿价持续下跌,冶炼厂利润修复,开工预计会进一步提升,今年锂价下行通道将打开。”王楚豪认为,从成本指引和定价模式上依然可以看出当下澳矿盈利空间较大,短期内并没有突出的矛盾驱动行情选择方向,供需过剩偏空方向是中长期逻辑。

 产业链各环节利润面临重新分配

  回顾来看,锂价下行贯穿2023年全年。SMM数据显示,2023年12月29日,电池级碳酸锂均价报96900元/吨,较2023年1月3日的510000元/吨跌去80.98%,受此影响,锂电产业链各环节利润面临重新分配。其中,身处行业上游的锂盐企业首当其冲,受降价影响最为直接,利润下行尤为明显。

  1月30日晚间,“锂业双雄”天齐锂业、赣锋锂业双双发布业绩预告,业绩均呈下滑走势。其中,天齐锂业预计2023年净利润为66.2亿元—89.5亿元,同比下滑62.9%—72.56%;赣锋锂业预计全年净利为42亿元—62亿元,同比降幅为69.76%—79.52%。对于业绩下滑的原因,两家企业均表示主要由于锂盐产品价格下降,导致毛利下降。

  “锂业双雄”天的业绩缩水,显然是上游锂盐企业“承压”的缩影。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月30日,已有10家锂盐、锂矿上市公司公布了2023年业绩预告,业绩均大幅下滑,其中三家公司预计由盈利转向亏损,7家预计净利润大幅下降。具体来看,2023年,盛新锂能、西藏矿业、融捷股份的归母净利润则预计下降超80%,盐湖股份的归母净利润则预计下降超40%。而江特电机、威领股份则由盈转亏,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分别于2.5亿—3.7亿元、1.9亿—2.5亿元。除此之外,同属锂盐板块的盛新锂能、雅化集团利润也大幅缩水。其中,盛新锂能2023年净利润为7亿—8亿元,同比下降85.59%—87.39%;雅化集团净利为4000万—6000万元,同比下滑98.68%—99.12%。

  锂盐降价向下逐级传导,磷酸铁锂、三元材料、电解液等多数锂电材料价格亦大幅下行。磷酸铁锂头部企业万润新能业绩预告显示,该司2023年陷入亏损,亏损额为14亿—16亿元;三元材料龙头长远锂科亦由盈转亏,2023年亏损额为1.1亿—1.5亿元;电解液龙头天赐材料预计2023年净利润分别为18亿—20亿元,较2022年大幅下滑65%—68.5%。

  不过,随着原材料价格下行,下游电池企业成本大幅下降,而在全产业链去库存的大背景下,电池厂议价权逐步提升,盈利能力开始恢复。1月30日,宁德时代业绩预告,该司预计2023年度实现净利润425亿元—455亿元,同比增长38.31%—48.07%。宁德时代称,业绩增长主要由于国内外新能源行业保持较快增长速度,动力电池及储能产业市场持续增长,“双碳”目标下向清洁能源转型趋势明确。

  此前一天,中国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比亚迪披露2023年业绩称,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90亿元—310亿元,较上年同期上升74.46%—86.49%。对于业绩大涨的原因,比亚迪称,2023年内,新能源汽车行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公司新能源汽车销量再创历史新高,进一步巩固了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第一的领先地位。

  单纯靠向上游压低成本已经不能满足企业降本需求,更多企业开始向制造端、技术端寻求降本空间。近日,有媒体报道,宁德时代正在向车企推广价格更低的磷酸铁锂电芯产品,预计“今年中期多数车企的产品都会切换到这款低价产品,目标主打的是10万—20万元的纯电车型市场”。此外,比亚迪旗下弗迪电池也被爆出一份内部通知,敦促团队继续降本,同时弗迪电池在2023年通过采购团队的层层筛选、去劣存优和充分招标竞价等手段,实现了利益最大化。

  电池上游原材料价格下降,也为整车企业调价带来了空间,2024年开年以来,新能源汽车价格战也在不断加剧。据期货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仅1月份,就有特斯拉、理想、极氪、零跑、智己、小鹏等超过16家车企下调某些车型的售价或推出限时现金优惠的促销政策,以期获得更多的销量和市场份额。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计,2024年我国汽车总销量为3100万辆左右。其中,乘用车销量为2680万辆左右,商用车销量为420万辆左右,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150万辆左右,出口量为550万辆左右。

  业内人士认为,若2024年碳酸锂价格持续走低,动力电池成本还能继续下探,新能源汽车或仍有降价空间,2024年汽车价格战将会持续。平安证券在研报中分析称,2024年以头部新能源车企主导的价格战仍将延续,尤其是在10万—20万元的主流价格带。华创证券研报则认为,由于合资车价格、电动车价格仍未到底,且空间幅度相对较大,预计2024年将延续2023年的价格压力。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也分析指出,碳酸锂价格的下探,更意味着新能源车“抗衡”燃油车底气更足,有利于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进一步提高,比亚迪等多家车企已经在新车型的营销上打出“油电同价”的市场策略,来吸引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

(文章来源:期货日报)

标签:

责任编辑: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