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时尚 >个人养老金的绩与思 正文

个人养老金的绩与思

来源:旋欣头条   作者:综合   时间:2024-03-29 02:37:01
来源:蓝鲸财经

  个人养老金制度试点,个人已满一年。养老一年间,金的绩思万界修仙传银行、个人保险、养老理财、金的绩思基金等机构共同进行产品拓容,个人立足于自身优势提出养老的养老多元方案,目前产品供给已达745只。金的绩思营销方面,个人银行接续发力,养老以立减金等手段吸引投资者,金的绩思为个人养老金账户的个人普及和落地“吆喝”。截至2023年6月底,养老全国36个先行城市(地区)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人数4030万人。金的绩思同时,个人养老金第二轮试点或将全面推广,蓝鲸财经获悉,目前,济南、淄博、无锡等非试点城市部分银行机构已完成人员培训,并开始推进预开户。

  据平安证券分析,目前,我国城乡居民对养老财富储备有一定认知和规划,参与养老金融的意愿较强。若个人养老金制度全国推广,中性假设下,2024-2030年个人养老金资产规模达24371亿元;未来随着缴费上限和税前扣除限额的不断放开,个人养老金账户缴费总资产将不断增长。

  各方努力,万界修仙传前景广阔,但个人养老金的落地情况却不如预期,开户人数占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比例较低,缴费人数占开户人数比例同样较低。作为我国养老“第三支柱”体系中的重要制度设计,个人养老金制度的推行亟待突围。前瞻探索,在制度层面加强利好刺激,如扩围参与人员、提升税优额度,加强账户灵活性等;在产品层面,发挥不同机构优势丰富配置选择,夯实投资能力等,是行业给出的答案。

  作者|蓝鲸财经 石雨

  产品供给扩容、营销趋热

  2022年11月4日,人社部、财政部等多部门共同发布《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对个人养老金具体含义、参加流程、领取方式、机构与产品管理、信披等具体规定进行明确,也为我国个人养老金制度的正式启动定锚启航。

  2022年11月25日,人社部确定并发布了个人养老金现行城市(地区)名单,涵盖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6个先行城市(地区)。

  随后,金融机构即时行动,多家银行作为账户制主体及资金账户提供方开通个人养老金账户业务,第三方头部平台如支付宝、微信上架“个人养老金账户”专区。相关产品也陆续获批落地,并逐步扩容。

  从产品端来看,业内指出,目前保险、基金、银行理财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正在通过不同方式挖掘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市场,初步形成跨业竞争格局。据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登记情况,截至目前,个人养老金产品目录中包括产品已有745只,其中储蓄类产品465只,基金类产品共162只,保险类产品99只,理财类产品19只。整体看来,以5年期及以下的中短期稳健产品为主。

  立足于产品的拓容,各银行也在营销上下了不少功夫。“首次开立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有机会赢得50元权益”“新用户开启个人养老金账户,立享50元微信立减金或三网通话费”等成为各银行APP上吸引消费者的“心动入口”。

  在线下,不少机构也在推动个人养老金的开户动作,据一线从业人员反馈,分行均有下发具体任务,“营销旺季一人20户”“一天三户”“一天五户”等要求不等,且伴随推进节奏的变化有所调整。

  据人社部数据,截至2023年6月底,全国36个先行城市(地区)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人数4030万人。据悉,个人养老金第二轮试点或将全面推广,目前,济南、淄博、无锡等非试点城市部分银行机构已完成人员培训,并开始推进预开户。

  开户降温、缴费遇冷

  政策推进利好、机构积极响应,却难改个人养老金账户“遇冷”的困境。

  从一线网点的反馈情况来看,“很少有主动咨询个人养老金账户情况的客户,我们介绍后多数客户也表示并不感兴趣或者持谨慎态度,毕竟个人养老金账户是新模式,我们自己虽然通过培训了解如何开户、缴存,但从账户的意义和作用来讲也不够了解,更不用说去给客户做深度的介绍”,一位商业银行山东分行相关从业人员向蓝鲸财经介绍到。

  另一位国有银行沈阳分行的业务员也向蓝鲸财经透露称,“现在个人养老金账户也有开户任务,但已经不是重点业务了。之前开户任务主要是找亲朋好友帮助,客户有问的但不多,还有部分业务是行里联系企业统一办理。不少开户的用户也是为了领立减金,只在账户里存很少的钱。”

  以人社部披露数据来看,截至今年3月末,个人养老金账户缴费人数达900多万人,约占账户数量的30%,缴费金额总计182亿元。

  “当前存在开户人数增速放缓、部分账户空置等现象”,交银人寿有关人士从机构角度分析指出,“其原因可能涉及到多个方面,比如养老意识的培育还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个人养老金产品本身开户、缴存、投资以及支取等环节有较多制约;当期权益市场波动对部分个人养老金产品收益率造成不利影响等。”

  业内呼吁政策“开闸”,拓宽覆盖面、提升支取灵活性

  业内谈及,政策端的持续优化,是个人养老金持续深度推进的关键要素之一。

  一方面,是在政策端拓宽参加范围,实现参与人群的扩容。

  “个人养老金政策应保持‘0门槛’。”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秘书长商敬国指出,“要让更多人可及、可得,特别是灵活就业人群。”

  “目前规定参加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前提是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与第一、二支柱相比,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具有去中心化、独立性、精算中性等制度属性,理论上可覆盖所有人群。”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保险与养老金研究中心研究总监朱俊生建议指出,为了拓宽个人养老金的覆盖面,可适时取消参加范围限制,为新经济、新就业形态中大量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个人养老金制度创造条件,从而使其成为养老金体系中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的制度安排。

  另一方面,业内的建议集中于税优政策的进一步突破。首先是是税优额度的提高,目前,税优限额设定为12000元/年,这对于部分投资者而言节税效果并不明显,也就降低了参与个人养老金的积极性。多名业内专家建议,可适当、适时提高享受税惠的缴费额度,如提高至每年24000元或36000元;或是探索根据参与时长于账户余额对养老金税率进行梯度设置,形成对参与者的激励效果。

  目前个人养老金账户的另一重特点,还在于封闭运行,不可提前支取。

  “我之前确实听说了个人养老金,也有简单了解。但我现在还年轻,缴存的钱要等我退休以后才能取出,无论是考虑突发情况需要用钱,还是未来的投资收益波动,我都更倾向于直接购买理财产品或者把钱留在手里”,32岁、月收入约2万元的小胡向蓝鲸财经记者陈述了其并未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的原因。

  持有小胡此类观点的投资者并不在少数,根据华夏基金发布的洞察报告,43%投资者最希望个人养老金在政策方面的优化期待是能够设置退休前突发情况的退出机制。

  诚然,对于个人养老金取出机制的灵活性提升,业内也抱持期待。比如东亚银行联席行政总裁李民斌曾提出,可考虑设立多层及多个养老金账户,让部分养老资金可在特定额度内或首次购房、看病、进修等情况下提前使用,而提前领取一般会设有时间和额度限制,避免个人养老金被随便使用。

  更进一步,对于个人养老金制度层面的建议,业内还聚焦于对养老金体系三支柱间的打通。“可以建立养老金体系三支柱之间对接机制”,朱俊生向蓝鲸财经提出,“我国第一支柱的个人账户以及第二、三支柱都建立在个人账户养老金基础之上,不同支柱之间的个人账户功能重叠,但缺乏资金流动的通道与对接机制。因此,在政策设计上,可以将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与个人养老金打通,实现税收优惠政策、投资管理、缴费、账户记录和基金转移接续方面的衔接。”

  产品供给期待:提供差异化选择,探索康养结合

  个人养老金账户,一端连接了投资者,另一段则连接着实现养老资金保值增值价值的金融产品。

  “目前,无论是金融监管部门还是金融行业,都在为个人养老金产品的出台做出积极努力,希望设计出好的产品吸引公众参与其中。一个好的养老金融产品,就是最好的养老金融教育渠道”,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特聘教授董克用在撰文中提出。

  同时,需要明确的是,世界上没有适应所有人不同养老需求的“最好的产品”,而只有对个体而言最适合的产品。董克用表示,“因受参与者年龄段、财富状况、心理状况、风险承受能力等各种因素差异的影响,单个某类养老金融产品无法兼顾所有诉求。因此,各个金融行业和机构在实践中都大有可为,应针对差异化的客户需求进行产品设计,摸索出富有中国特色养老金融产品设计规律。”

  目前,商业银行、基金公司、保险公司以及理财公司作为个人养老金产品的主要管理人,正在各自发力。

  从渠道实力对比来看,据平安证券梳理,银行是个人养老金的开户机构,网点广、代销产品多,有最直接的客户触达和转化场景;保险公司代理人在以往业务的获客、养客、蓄客等过程中与客户建立长期信任,并能够提供康养等附加服务,在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获客上具备独特优势;理财公司作为商业银行子公司,天然享有银行的渠道支持;基金公司产品销售主要依赖于银行、券商和第三方机构等,自身零售业务渠道实力较弱。

  渠道争先发力,但产品端的供给还亟待拓容和优化。根据华夏基金报告,产品收益不及预期、产品池小等问题阻碍了投资者开通养老账户,而产品种类少、介绍不清晰、吸引力不够等问题则影响着投资者购买养老金融产品。

  “我自己,包括身边不少通过个人养老金账户购买基金产品的朋友今年都有一定程度的亏损”,一位在个人养老金账户刚推出就“入场”的投资者卢先生向蓝鲸财经提到,而这也成为他接下来转变产品选择策略的主要因素,“后面可能考虑更稳妥的储蓄产品或者保险。”

  夯实产品的投资实力是产品供给机构的重要推进方向,一位基金业内人士向蓝鲸财经分析表示,“在权益市场表现不佳的背景下,部分品种业绩承压,这将投资者的负面情绪进一步传导到对个人养老金账户的积极性中。”

  同时,该人士强调,在产品设计时,需要贴合用户的多元需求,如收入水平、风险偏好等,同时要注意与养老投资属性的进一步贴合,避免设计成单一的理财产品。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在养老金融产品供给中,保险产品具有分散长寿风险、可与养老服务有机结合等方面的优势,能够帮助投资者将短期储蓄转化为长期养老资产。

  值得一提的是,将养老保险与服务进行结合,是保险产品在个人养老金赛道中的强劲优势,也是个人养老金投向丰富的重要维度。

  “养老保险与服务结合,可以满足消费者获取与提前锁定优质康养服务资源的重要诉求”,朱俊生向蓝鲸财经分析指出,因此,要探索保险产品与康养服务相结合的不同模式,以刚性的养老需求带动相对低频的保险需求,将单纯的“现金”给付演进为“现金+服务”综合解决方案。

责任编辑:张文

标签:

责任编辑: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