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娱乐 >7月9日,这位云南老师又登上了人民日报文化版头条 正文

7月9日,这位云南老师又登上了人民日报文化版头条

来源:旋欣头条   作者:热点   时间:2024-03-28 16:55:29

  原标题:7月9日月9日这位云南老师又登上了人民日报文化版头条

  上人民日报难,位云文化同一个报道对象隔一段时间两次登上人民日报版面头条更是南老玄门收尸人极少见。

  今天,师又来自丽江华坪的登上张桂梅老师又登上了人民日报文化版头条,还是人民日报版面头条+评论的形式。

  且看:《大山深处 有位“老师妈妈”》

  张桂梅筹建免费女子高中月9日帮1600多名贫困女孩走进大学

  大山深处 有位“老师妈妈”(传承·红色基因 时代风华)

  一个人,位云文化坚持十几年,南老在大山深处办起一座免费女子高中,师又1600多名贫困女孩从这里走进大学,登上改变了人生。人民日报这件看似不可思议月9日事情,云南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位云文化校长张桂梅做到了。南老她说,支撑着我的,是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抉择

  我想为华坪做些事

  【镜头一】

  6月29日,云南省授予张桂梅“云岭楷模”专场发布会在昆明举行。会上,现场观众流着泪数次集体起立向她致敬。在给张桂梅颁发荣誉证书时,颁证人向她深深鞠躬,表达崇高敬意。

  参加完发布会,张桂梅就匆匆上车返回丽江华坪县——高考在即,她放心不下学校的孩子们。

  63岁的张桂梅是丽江市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华坪县儿童福利院(华坪儿童之家)院长,玄门收尸人也是各民族学生口中的“老师妈妈”,曾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十佳师德标兵等荣誉。

  今年7月,华坪女子高中又将送走一届毕业生。这所由张桂梅创办的免费女子高中,连续9年高考综合上线率100%,1600多名贫困女孩从这里走出大山、走进大学。

  在很多人看来,命运对张桂梅并不公平:丈夫患病去世,自己浑身是病。但她自己却说:“在华坪的20多年,是我一生中最精彩的,这片土地接纳了我,给了我一个绽放人生异彩的舞台。”

  张桂梅祖籍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在学生时代,她是班里的文艺骨干,曾在演出中扮演“江姐”,最爱唱《红梅赞》。最困难时,张桂梅总会拿江姐等革命先辈激励自己。

  18岁时,她从家乡来到云南“支援边疆”。开始在林业企业做行政,后因林业子弟学校缺老师,她转岗从事教学,还带出了不错的毕业班。再后来,张桂梅考取师范学校,毕业后和丈夫到大理教书。1996年丈夫不幸因病去世,张桂梅离开伤心地大理喜洲,调到条件相对较差的丽江华坪中心中学教书,后来又调到刚组建的民族中学任教。

  1997年4月,张桂梅查出患有子宫肌瘤,需要立即住院治疗。怕刚调来就给人添麻烦,也怕耽误毕业班,她把诊断书放进抽屉里,忍着剧痛若无其事地在4个教室之间挪动,直到把学生送进考场才住院手术,取出的肿瘤有两公斤多。

  1998年县里妇代会上,全体代表和县领导主动为张桂梅捐款治病,有的代表甚至掏光了衣兜,没有留钱坐车,走几个小时路回到山里。

  手捧着这山乡的情义,张桂梅的泪水夺眶而出:“华坪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想为华坪做些事。”这一坚持,就是20多年。从那时起,张桂梅的生命就和华坪、和教育扶贫连在了一起。

  足迹

  11万公里家访路

  【镜头二】

  2009年,华坪县中心镇河东村,张桂梅来到学生何先慧家里家访。看到何先慧的妈妈衣着单薄,在地里割韭菜,张桂梅把身上穿的新棉衣脱给了她。知道这件事后,何先慧的眼眶湿润了。她家境贫困,初中毕业后没钱上高中,是华坪女高接纳了她。

  现在,何先慧已经是一名中学教师。每到周末,她就会去华坪县儿童福利院帮忙。只要张老师打一个电话,她就会无条件支持。因为她知道,张老师播撒的爱,在流动和传递。

  在民族中学里,女生很少,张桂梅意识到,提高山区女孩的素质,至少可以改变三代人。她萌生了筹建一所免费女子高中的想法,从2002年起,她开始为这个“不切实际”的梦想四处奔波。

  2007年,张桂梅当选为党的十七大代表。张桂梅和她筹建免费女高的想法逐渐被更多人知道。丽江市和华坪县各拿出100万元,帮助张桂梅办校。2008年8月,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建成。

  张桂梅告诉记者,这所学校能办起来并走到今天,离不开党和政府作坚强后盾。华坪女高的教师工资和办学经费均由县财政保障,学校建设由教育局负责。教学楼墙上,挂满了密密麻麻的捐款人姓名。大家的关心和帮助,张桂梅都记在心里。女高学生在校3年,只需付生活费,这给每个贫困女生家庭免去了不少费用。

  为了留住学生,家访成了张桂梅很重要的工作。办校10多年来,她走了11万公里家访路,走进1300多名学生家中。山区偏远、山路艰辛,很多学生的家只能靠步行达到,连爬山过去都得好几个小时,张桂梅还曾在家访途中摔断过肋骨。

  家访中,她曾经脱下外套塞给人家,自己冻成伤寒,也曾带头捐出随身的钱……她说,华坪女高不是普通的学校,是党委政府和山区贫困群众的桥梁。

  在她的带动下,10多年来,华坪女高坚持每周开展“五个一”红色教育——党员佩戴党徽上班、重温一次入党誓词、组织一次理论学习、合唱一次革命歌曲、观看一部红色影片,让理想信念深入人心。

  使命

  直面热土时,心里不愧

  【镜头三】

  2008年,华坪女子高中,开学第一天,天气很热,“秋老虎”肆虐。在仅有一栋楼的女子高中校园,院坝还没有硬化。来报到的学生周云丽走进宿舍,却发现每一张床铺都贴着名字,更让人惊讶的是,床上还铺着凉席。细心的安排让周云丽和一起入学的姐姐激动得哭了,“太不可思议了。”

  3年后,周云丽以超过一本的分数顺利考入云南师范大学。毕业后,周云丽放弃了其他工作机会,主动回到高中母校,她想像张老师一样,当一名好教师。

  十几年来,张桂梅注重因材施教,摸索出贫困山区学生教育的规律;她把育人当作教育的前提和目标,走到学生心里;她通过家访了解孩子的家庭,竭力改变教育背后的贫困。

  “山里的学生太穷太苦了,又那么善良懂事,我想帮帮她们。”正是秉承着一颗仁爱之心,张桂梅努力“让教育走得更深更远”。

  她和贫困斗,“挽救一个女孩等于拯救三代人”;她和疾病斗,“不能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无休止的看病上”;她去家访,现场“要求”乡干部答应给学生家修路。

  她对“外人”慷慨,对自己和家人“吝啬”。外甥住院急需用钱,她却把“兴滇人才奖”的30万元奖金全部捐给华坪县丁王民族小学建新教学楼。她对学生呕心沥血,却要求她们“忘了张桂梅和女子高中”……

  是什么支撑着张桂梅一路走来?张桂梅说过:“有人说我爱岗敬业,有人说我疯了,也有人说我为了荣誉。有人不理解,一个人浑身是病,却比正常人还苦得起。支撑着我的,是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让我直面这片热土时,心里不愧。”

  在克服山区教育的种种困难中,她深深感到,实现个人理想,离不开党委和政府的支持。

  又是一年高考时,张老师的期盼一年年延续着,她想看着更多孩子走出大山、走进理想的大学。这台“永动机”,又将不知疲倦地工作了。

  张老师的力量来自哪里(新语)

  责任、信念、坚守,成就了张桂梅的“奇迹”,也给予每个人长久的启迪。有了这种力量,教育的灯盏就能散发永恒的光亮

  近日,云南华坪女子高中校长张桂梅“拿命办学”的事迹再次刷屏。

  人们惊叹张桂梅瘦小身躯迸发出的能量:筹办山区免费女子高中,创造出连续9年高考综合上线率100%、综合排名丽江市第一的成绩;拖着病体忘我工作,兑现着“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的诺言。

  很多人问,张桂梅的力量来自哪里?

  张老师的力量,首先来自她对教师职业的崇高信仰。有人说,一名教师的人生可以影响许多人的人生。张桂梅就像暗夜里的灯盏,在教学一线照亮了贫困学子用知识改变命运的成长之路。这既是她心心念念的事业,也是她坚持不懈的动力。

  不只是张桂梅。湖北乡村教师倪秀兰,任教贫困山区小学31年,为山里孩子撑起一片天;广西宁明县爱店镇丈鸡教学点唯一的老师蕉生定,30载坚守山乡,点亮瑶寨儿童的求学梦……他们用知识的光芒温暖孩子的心房,用梦想的火种点亮求学的希望。

  张老师的力量,还来自她对教育扶贫的深刻认识。她让我们看到,当教育遇到扶贫会迸发出怎样的能量。

  她下定决心要让贫困山区的女生也有受教育的机会,每年寒暑假,张桂梅都坚持到山里做家访,把“知识改变命运”的理念带进大山。为了让更多孩子拥有走向广阔天地的机会,她默默奉献,帮助学生铺平前行的路。

  如今,她的很多学生又用自己的努力支援和回报家乡。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在每一次谆谆教诲中,张桂梅不仅改变着学生个体的人生轨迹,更实践着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教育探索。

  张老师的力量,更来自她对初心和使命的坚守。爱唱《红梅赞》的她说自己从不觉得苦,因为“支撑着我的,是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让我直面这片热土时,心里不愧。”

  10多年来,华坪女子高中坚守教育扶贫的真谛,张桂梅思索的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如何让学生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以身作则的张桂梅是师生们的榜样,蕴藏于信仰中的力量持久激励着师生们。

  “如果说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说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说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张桂梅的这句表白,让我们看到了她全部力量的来源。责任、信念、坚守,成就了张桂梅的“奇迹”,也给予每个人长久的启迪。有了这种力量,教育的灯盏就能散发永恒的光亮。(记者 徐元锋 曹雪盟)

标签:

责任编辑: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