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知识 >古琴文化在中国年轻人中传承复兴 正文

古琴文化在中国年轻人中传承复兴

来源:旋欣头条   作者:休闲   时间:2024-03-28 16:51:57

    

9月29日,在海南海口琼台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内,文化廖延(左二)等在展示古琴和其他传统乐器技艺。中国当美食博主进入灵异世界[娱乐圈]新华社发

新华社海口11月10日电(记者严钰景)头梳朝天髻,年轻身着宋制罗裙,人中身后挂一幅《万壑松风图》,传承案头博山炉里沉香袅袅。复兴“80后”廖延化着淡雅“落梅妆”,古琴低眉垂手、文化边弹边唱一曲《暗香旧时月色》,中国让古琴雅集上的年轻观众听得如痴如醉。

廖延是人中海南南轩琴社创办人,学习古琴十余年。传承当美食博主进入灵异世界[娱乐圈]作为职业古琴教师,复兴她带着100多个“学生”学习古琴,古琴大部分是“80后”“90后”,还有一些“10后”小朋友。在特别的节气和传统节日,琴社都会办一场雅集,既是一次古琴爱好者交流切磋的机会,更是一场普及古琴艺术和传统文化的公益课。

“古琴不仅是中华民族独有的礼乐之器,还可以陶冶情操、调节身心。”廖延坦陈,自己学习古琴的初衷是为了疏解肝郁之疾。从听琴、学琴再到教琴,她对古琴越来越痴迷,对传统文化的钻研也不断加深。十几年下来,肝郁之疾不治自愈,生活习惯、爱好也发生极大改变。

10月30日,在海南海口地标古建筑骑楼老街的南洋骑楼美术馆内,廖延在抚琴。新华社发

焚一炉香,沏一壶茶,三五好友对坐,或抚琴、或吟唱,或为唐诗宋词谱新曲,以古琴弹唱。汉砖作壶承,青瓷当把件……无论是家居陈设还是生活器具,再到日常服饰、兴趣爱好,在现代城市生活中,廖延和她的古琴爱好者们宛如从古代穿越而来,处处体现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古琴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1994年出生的李沛沛直言,她是从一部古装剧中认识了古琴,越了解越喜爱。后来索性辞掉了银行的工作,专职学琴、教琴,不知不觉与琴相伴多年。

“这就是专属于中国人的浪漫吧,古琴一响,骨子里的文化基因共鸣了。”李沛沛说,古琴让我在平衡事业与家庭,实现自我追求上找到了方向。

跟着李沛沛学琴的“95后”汪瑶则表示,自己是为“治疗”急躁的性格而爱上古琴。

“点一支香,就在这支香燃尽的时间里,放空沉静,专注于和琴对话,和自己对话,向内求索。”汪瑶说,自己是中医世家,长辈告诉她,药的繁体字里有一个“乐”字,音乐可以疗愈身心。“静”是古琴琴音最大特点,非常适合自己。

“古琴之音,醇和淡雅,清亮绵远。弹奏之人在朴实低缓而又中正平和的音声之中,由躁入静进而物我两忘。”海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海滨说,古琴与茶艺、书法、插花、香道、填词作赋等高阶生活方式联系紧密,学习古琴的确可以提高审美品位,改变气质谈吐。

“70后”海南本土斫琴师杨伟东介绍,古琴传为伏羲所作,已有3000多年流传史。琴长三尺六寸五,象征一年365天;面圆底扁,象征天地;琴有七弦,上应七星;13个徽位,分别象征12个月和闰月;两个发音孔分别叫“龙池”“凤沼”。

“古琴超越了乐器的音乐属性,其基本结构反映了中国古典哲学常识,蕴含了人与自然和谐,天人合一的宇宙观、生命观与道德观。”在海滨看来,古琴作为“四艺”之首,是中国古代文人修身养性、体悟大道的载道之器。

廖延计划推动古琴公益课进校园,为更多少年儿童种下传统文化传承的种子。

“古琴让人回归内心丰富的精神世界,越来越多年轻人喜爱、学习古琴,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复兴的好兆头。”海滨说。

标签:

责任编辑: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