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探索 >社区“裁艺社”干出“大事业”:“陪读奶奶”有了新工作 正文

社区“裁艺社”干出“大事业”:“陪读奶奶”有了新工作

来源:旋欣头条   作者:娱乐   时间:2024-03-29 06:15:46

    

  拍摄时间:11月24日

  拍摄地点:济阳区济阳街道康瑞社区

  拍摄内容:“身边就业”带动社区自我“造血”

       “我到点儿了,裁艺社先走了!”

       11月24日中午,社区济阳区济阳街道康瑞社区的干出夫君我们升天吧一家手工作坊里,张大姐定在11点整的大事读奶闹钟一响,她便放下手里正在穿针引线的业陪小棉袄,换下工作服,新工急匆匆出了门——接孙子放学的裁艺社时间到了。这里的社区四五位女工年龄都在55岁以上,在城区陪读。干出而这家手工作坊,大事读奶是业陪社区为解决她们的就业问题,专门打造的新工。

       康瑞社区周边教学资源丰富,裁艺社陪读家长不在少数。社区怎样让送下孩子就无所事事的干出奶奶、外婆们生活丰富起来,也让社区实现自我“造血”?还要从一件小棉袄说起。

社区“裁艺社”干出“大事业”:“陪读奶奶”有了新工作

     裁艺社作品通过小程序销售。

  ●陪读妇女占40% 社区思考自我“造血”

       “我家孙子今年读小学二年级了,每天中午回家吃饭。我早晨7点多送一趟,夫君我们升天吧中午11点接,下午1点半送一趟,4点多再去接……”

       “我孙女上初中、孙子上小学,每天照顾两个孩子的生活起居。过去,除了接送、做饭,就是在家里发呆……”

       康瑞社区的“半边天裁艺社”里,张大姐、程大姐和另外几名女工,一边干着手里的活儿,一边聊起了家常。她们都是从周边乡镇进城陪读的奶奶、姥姥。从前,料理好孩子的生活起居之余,生活难免孤单无趣:“我们大多数都是自己一个人在城里住,儿女上班、打工,老伴儿在农村看家。”

       康瑞社区党委书记张文英告诉记者,康瑞社区下辖的几个小区,都是建成10余年的“半老旧小区”,但是周边从幼儿园到初中,有好几所在当地口碑极佳的老牌学校,所以陪读家长多、租房住户多。这个群体又普遍以中老年妇女居多,几乎占到了全部居民的40%左右。“走在社区里,经常看到这些大姐们搬个马扎,坐在楼道里发呆,或者几个人闲聊,每天的日子都很枯燥,也不利于社区稳定。”张文英说,自己一直在想,开发一个什么样的项目,既能让她们生活多彩、创业增收,也能给社区带来一些收益,实现自我“造血”,“就像农村可以成立合作社,吸纳村民入股、劳动一样,实现多赢。”

       一个偶然的机会,在康瑞社区经营儿童培训班的“80后”手工爱好者姜飞飞找到了张文英:“我特别喜欢做手工,尤其是纯手工的衣服,以前也有经验,能不能带着咱们辖区的妇女一起干?”姜飞飞的想法瞬间让张文英打开了思路——是啊,中老年妇女本身就有干针线活儿的基础,也不耽误她们照看孩子的“本职工作”,说不定是门好生意!

       今年10月,“半边天裁艺社”就在姜飞飞经营的培训班的一间教室里开张了,与社区办公室仅一墙之隔。

融媒·见证丨社区“裁艺社”干成“大事业” “陪读奶奶”有了新工作

     “陪读奶奶”缝制小棉袄。

  ●看娃、赚钱两不误 客户专程来定制

       “你瞧,这件小棉袄是‘中国风’,用的是传统盘扣;这件面料特别洋气,是现在最时兴的款式……”

       “半边天裁艺社”里,姜飞飞负责裁剪布料、设计款式,大姐们戴着老花镜,负责缝纫、锁边、往衣裳里填蓬松柔软的新棉花,再一针一线把棉花固定在布料上。一件件专为儿童设计的小棉袄、小斗篷挂在衣架上,吸引了不少周边居民来购买、定制。采访当天,一位居民专门来到裁艺社,表示想给家里人一人做一套居家穿的冬装,“我们社区在业主群、小程序里都发过宣传,这纯手工的衣服穿着舒服、放心!”

       “以前我就想找个活儿干,但是时间和照顾孩子冲突。现在做衣服时间很自由,按件算工资,还有人凑在一起聊聊天,心里也不憋闷了!”程大姐说,天气降温之后生意也忙了起来,每天在裁艺社的几个小时过得很充实,收入也很可观。

       为了推广裁艺社的作品,张文英还在社区的小程序上发起过团购活动,一件纯手工的棉坎肩,只要19.9元,迅速打开了销路,想到这里来工作的妇女也越来越多。“今年春天,我们社区注册了公益账户,随着以后裁艺社规模壮大,收益可以存到里面,用于社区的公益活动。”张文英说,手工棉衣制作客户群体没有“死角”,现在已经有济南市区的客户专门到社区来量身定制,扩大规模已不是遥远的目标。

       想要实现社区自我“造血”,靠这一个项目还不够。“我们社区里还有个‘能人’,会做柳条编织。她做的手工艺品栩栩如生,要是能形成规模,肯定能卖出好价钱!”张文英说,手工编织相对门槛较高,有感兴趣的居民正在家里跟老师学,慢慢摸索。

       “我心中的社区自我‘造血’,不只是经济上的收入,更是要满足居民精神上的需求。有了家门口的就业岗位,这些陪读家长生活更充实、情绪有出口,整个社区的面貌就会好起来,不再有‘无事生非’的情况发生。”张文英表示。

  ●尝试电商新渠道 小棉袄也是大事业

       “书记,咱能不能做个短视频账号?把咱社区的故事、小棉袄的制作过程都拍进去!”

       “这是个好主意,最好还能开直播,请咱们当地的‘网红’来带带货!”

       “可以找街道帮忙,让更多人知道咱们的小店……”

       最近,张文英和姜飞飞正合计着,通过更潮流的方式自我宣传,把“半边天裁艺社”打造成品牌。这个专为陪读家长解决就业的手工作坊,引起济阳街道的高度重视。街道提出,要积极帮助社区联系济北手造展示体验中心进行产品的展示,对接电商平台帮助其开启直播带货,提升销量。不久前,“半边天裁艺社”还做了一批小棉袄,免费捐给了辖区内的一所幼儿园,成为社区公益商户。

       “说起来,目前我们开展的这两个手工作坊,都是靠‘家门口议事厅’的议事活动获取的信息,我们今后还要用好这个阵地,吸纳更多居民的意见,争取发现更多社区里的能人,带动更多人家门口就业。”张文英说,社区的“家门口议事厅”是济阳区第一处,把议事平台搭建在小区楼下,能直接听到居民的心声。“增强居民的凝聚力,也是‘造血’的一部分。”张文英带记者在小区里转了一圈,畅通居民反映问题渠道后,社区环境焕然一新,大家群策群力,推动着社区各项工作的开展。

       “有居民提出,冬天过去后,裁艺社可以做摆件、挂件,可以做单衣、鞋子,一年四季都有生意。还有人提出,可以在邻里群里接龙搞团购,既方便居民又能增加客流……”张文英盘点着大家的建议,对做好这份事业更有信心了,“社区会积极协调更大的场地,让更多人加入进来!”

       独“飘”城区的奶奶、姥姥,有了一份稳定而自由的工作;人口总在流动中的社区,有了一份长期可持续的“造血”事业。这件“小棉袄”,让她们都很温暖。

标签:

责任编辑: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