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休闲 >港股如何扭转市场颓势?机构:建议以“捡便宜”策略应对 正文

港股如何扭转市场颓势?机构:建议以“捡便宜”策略应对

来源:旋欣头条   作者:探索   时间:2024-03-28 23:58:52

  海外中资股市场上周经历了又一轮的捡便宜恐慌性抛售,进一步打消了原本期待年底之前出现一轮与去年底类似的港股构建修复式反弹的希望。诚然,何扭天下儒功市场的转市疲弱表现可以归咎为上周出现的不利因素,如部分龙头公司业绩不佳拖累整个医药板块,场颓海外评级机构下调中国主权评级展望等等。势机但这些可能都没有抓到重点。议策回顾10月底以来的捡便宜市场表现一度让人期待,然而一个月后,当中美关系整体平稳、港股构建美债利率降幅超预期的何扭背景下,港股却意外走弱,转市只能说明背后的场颓主要拖累来自投资者对国内后续政策的担忧

  实际上,势机财政政策已经成为市场焦点,议策因为大财政是捡便宜解决目前增长和市场困局最终且最重要的选项也已经成为市场共识。从这一意义上,10月底1万亿元国债的发行具有重要意义,如果后续推进步伐更快、力度更大,将会起到更好的效果。上周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定调明年经济工作。在市场最关心的财政政策方面,会议提出积极的天下儒功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我们建议投资者密切关注即将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有关财政政策更为详细的表述,尤其是增长和赤字目标,这对未来市场未来走势至关重要。外部方面,考虑到非农数据好于预期,前期“抢跑”的降息预期略显过头,投资者也需要关注即将召开的FOMC会议中可能出现的不确定性。

  总结而言,我们重申此前观点,即更多利好性政策的出台对于市场扭转目前局势至关重要,否则,依然可能只能是后劲不足的反弹。操作层面,我们仍然建议以“捡便宜”策略应对可能的盘整,继续沿用攻守兼备的“哑铃”结构。

Text

正文

  如何扭转市场颓势?

市场走势回顾

  继此前一周市场大跌回吐了自10月下旬以来的全部涨幅后,上周港股市场延续弱势,并再创新低。恒生指数与恒生国企指数等主要指数均下探至年内低点。整体看,MSCI中国指数跌幅最大,上周下跌3.5%,恒生科技指数、恒生指数和恒生国企指数分别下跌3.3%、2.9%和2.8%。板块方面,几乎所有主要板块悉数下跌,其中医疗保健和房地产板块领跌,分别下跌10.8%和7.2%。

图表:MSCI中国指数上周下跌3.5%,其中医药板块领跌

图片

  资料来源:FactSet,中金公司研究部

市场前景展望

  海外中资股市场上周经历了又一轮的恐慌性抛售,进一步打消了原本期待年底之前出现一轮与去年底类似的修复式反弹的希望。恒生指数周中一度跌至2022年11月以来的新低,至16,158点,投资者情绪普遍低迷。诚然,市场的疲弱表现可以简单归咎为上周出现的多个不利因素,如部分龙头公司业绩不佳拖累整个医药板块重挫,以及海外评级机构下调中国主权评级展望等等。但这些可能都没有抓到重点,我们认为导致近期市场再度走弱的深层次因素是对后续国内财政政策不确定性的担忧

图表:海外中资股市场上周再度跑输全球其它股市

图片

  资料来源:FactSet,中金公司研究部

  10月底以来的市场表现一度让人期待,港股市场尤其是高贝塔的科技板块明显跑赢A股、人民币对美元同样快速升值,主要受三重利好的共同推动:1)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10月底1万亿元国债发行以及其所传递出的中央加杠杆的积极信号表明政策朝着“对症”的方向推进;2)美债利率回落下行为市场提供宽松的外部环境;3)APEC会议后中美关系出现一定缓和。然而时隔一个月后,当中美关系整体平稳、美债利率降幅甚至超预期且其他市场均创新高的背景下,港股却意外走弱,只能说明背后的主要拖累来自投资者对国内后续政策的担忧,尤其是近期市场担心2024年赤字目标可能只有3%左右,低于3.5%-3.8%的预期(《港股与美债缘何背离》)。

  实际上,财政政策已经成为市场焦点,因为大财政是解决目前增长和市场困局最终且最重要的选项也已经成为市场共识。近期公布的经济数据,如11月通胀数据进一步下滑(CPI与PPI同比-0.5%和-3.0%,弱于市场预期)也表明疲弱的增长动能需要政策及时且大幅的发力。从这一意义上,10月底1万亿元国债的发行具有重要意义,比7月底中央政治局会议以来出台的其它政策都更加“对症”。当然,如我们在《中央加杠杆的市场含义》中所指出的,如果后续推进步伐更快、力度更大,将会起到更好的效果。我们测算,弱财政赤字扩大3万亿元左右,对应财政脉冲在明年中前回正,不再收缩;更乐观情况下,如果扩大6万亿元则有望使得财政脉冲在明年上半年升至4ppt的历史高点。

图表:11月中国CPI与PPI双双回落

图片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上周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定调明年经济工作。市场期待已久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于12月8日召开,会议部署了2024年经济工作[1]。具体来看,本次会议对明年经济工作“进”的强调,体现政策对明年经济工作增长的要求增加。与此同时,会议提出“先立后破”,或意味着政策更多关注在新的增长引擎成功接棒前也将继续支持传统引擎,避免潜在风险。更重要的是,在市场最关心的财政政策方面,会议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我们建议投资者密切关注即将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有关财政政策更为详细的表述,尤其是增长和赤字目标,这对未来市场未来走势至关重要

  外部方面,考虑到非农数据好于预期,前期“抢跑”的降息预期略显过头,投资者也需要关注即将召开的FOMC会议中可能出现的不确定性。受美联储提前降息预期升温导致美债利率大幅下降推动,近期全球股市出现明显反弹。但是我们在过去几周一直提示投资者当前的降息预期以及美债利率回落幅度可能有些过于乐观了。最新公布的11月非农数据再次表明美国经济具有韧性,并对明年美国利率下行趋势带来悬念。因此,我们认为即将召开的12月FOMC会议以及最新点阵图将成为市场做出判断的关键窗口。在此我们仍然提示投资者对美联储重新采取更加“鹰派”立场的可能性保持警惕。

图表:10年期美债利率近期大幅下降,即将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成为市场关注的核心

图片

  资料来源:Bloomberg,中金公司研究部

  总结而言,我们重申此前观点,即更多利好性政策的出台对于市场扭转目前局势至关重要,否则,依然可能只能是后劲不足的反弹。操作层面,我们仍然建议以“捡便宜”策略应对可能的盘整,继续沿用攻守兼备的“哑铃”结构,建议关注稳定现金流板块(高分红行业,如电信、能源与公用事业)、高端科技升级(科技硬件、半导体)和中端优势行业出海(工程机械、汽车与零部件、新能源与光伏、部分产品与品牌消费等)三条主线。

  具体来看,支撑我们上述观点的主要逻辑和上周需要关注的变化主要包括:

  1) 12月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2024年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尤其是在财政政策方面,会议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与7月政治局会议相比,货币政策的定调略有改变,从“精准有力”改为“精准有效”。另外,会议强调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虽然此次会议像往常一样并未提到具体措施,但我们认为政策层面仍然存在充足空间,建议投资者密切关注即将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的具体表述。

  2) 11月中国通胀数据进一步回落。11月中国CPI降幅创出2020年11月以来最高水平,同比下降0.5%,与10月0.2%的同比降幅相比下降速度加快,而且也明显高于下降0.1%的市场预期。与此同时,11月PPI也进一步回落,同比下降3.0%,高于10月同比2.6%的降幅,自2022年10月以来连续14个月为负,表明内需仍然相对疲弱,需要进一步的刺激性政策举措。中国出口有所改善,但进口意外下滑。具体来看,11月中国出口同比增长0.5%,明显好于10月(同比下降6.4%)以及市场所预期的0增长。中金宏观组认为,11月出口之所以显著增长主要是受低基数推动。然而11月中国进口却同比下滑0.6%,与市场所预期的同比增长3.3%出现背离。

图表:在低基数推动下,11月中国出口出现增长,而进口低于市场预期

图片

  资料来源:Bloomberg,中金公司研究部

  3) 11月美国就业市场仍然保持韧性。具体来看,上周五公布的11月非农就业数据再度表明美国经济目前保持韧性,11月新增非农就业人数19.9万人,超出18.3万的市场预期。与此同时,薪酬增速也明显高于市场预期,环比增长0.4%,高于市场预期的增长0.3%。最后,失业率为3.7%,也低于3.9%的市场预期。

  4) 流动性:南向资金流入势头不改,而海外资金维持流出趋势。具体看,来自EPFR的数据显示,上周海外主动型基金流出海外中资股市场,流出规模共计6.7亿美元。A股市场情况也基本相似,北向资金持续流出。与此同时,上周南向资金持续流入,流入规模共计112亿港元。

  图表:海外主动型基金过去23周连续流出海外中资股市场

图片

  资料来源:EPFR,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配置建议

  往前看,我们建议投资者关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美国通胀数据以及美联储利率决策,从中寻求市场潜在催化剂。与此同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期间可能提到的具体领域或政策举措有望成为市场关注的核心焦点。不过在更多利好性政策兑现前,我们认为当前环境下整体哑铃型配置策略仍行之有效。稳定现金流板块(高分红比例,如电信、公用事业和能源)、高端科技升级板块(科技硬件、半导体)和中端优势行业出海板块(工程机械、汽车与零部件、新能源与光伏、部分产品与品牌消费等)将是核心关注的三条主线。

(文章来源:Kevin策略研究)

标签:

责任编辑: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