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综合 >打通就医难“最后一公里”青海为贫困群众兜牢基本医疗底线 正文

打通就医难“最后一公里”青海为贫困群众兜牢基本医疗底线

来源:旋欣头条   作者:百科   时间:2024-03-29 02:15:41

原标题:打通就医难“最后一公里”青海为贫困群众兜牢基本医疗底线

青海地广人稀,打通自然环境艰苦。医难当地医疗长期面临成本高、最后众兜总裁的混世魔妻机构服务半径大、公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不足等问题。青海百姓看病难、为贫看病贵问题格外突出。困群

近年来,牢基疗底青海大力推进健康扶贫,本医通过“双签约”服务、打通扩大大病救治病种、医难深化对口帮扶等措施,最后众兜建档立卡因病致贫返贫人口由2016年的公里7.8万人,减少到目前的青海1.2万人。

“双签约”服务送到家贫困群众“看得起病”

背上装有血压计、为贫血糖仪、心电监护仪、尿液分析仪等常用医疗设备的巡诊箱和健康扶贫“双签约”服务手册,何世红骑着电瓶车开始了日常巡诊。何世红是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恰卜恰镇西台村村卫生室村医,她和她的家庭医生团队要为全村336户1274人提供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健康管理等服务,总裁的混世魔妻解决村民的看病就医问题。此外,还与146名贫困患者签订慢病管理服务协议,发挥健康“守门人”的作用。

95岁的马怀德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也是何世红的重点关照对象之一。“我年纪大了,腿脚不方便,卫生院的家庭医生知道后,每年都上门给我体检,平时还会来看我的身体状况,提醒我注意控制血压并教我一些简单的护理知识。”马怀德说。

“过去农牧民‘小病扛、大病拖’,自我保健意识淡薄,等入院时病情往往比较严重,医疗费用较高,一度成为群众致贫的重要原因之一。”海南州卫生健康委员会基层卫生健康科科长晁梅兰说,如今,在家庭医生的服务下,基层群众的健康管理意识明显增强,主动体检,按时接种疫苗,平时也遵医嘱多锻炼身体,注意饮食。

建立医疗托底保障机制,将农牧区贫困人口住院医疗费用政策范围内大病保险报付比例由80%提高到90%。“我去年在海南州人民医院做了肠梗阻手术,花了近2万块钱,自己只掏了不到1000元,都是村干部帮忙报销的。”海南州共和县倒淌河镇哈乙亥村一社建档立卡贫困户日多说。

青海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李秀忠介绍,青海推广开展家庭医生、乡村干部与贫困患者“双签约”服务,村干部与贫困患者签订医疗报销服务协议,讲清医疗报销政策及流程,帮助群众足额足项享受医保政策,发挥政策保障“引路人”的作用。目前,青海省慢性病贫困人口4.97万人,已签约4.96万人,实现了应签尽签,履约率达90%以上。

同时,青海将大病专项救治病种增至35种,全省2.11万名大病患者得到集中救治,实现了救治全覆盖。青海还探索建立健康商业补充保险制度,实行贫困患者“先住院后结算”“一站式结算”和“六减免”政策,全省各级医疗机构累计让利于民2.5亿元,贫困群众“看得起病”的保障水平明显增强。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中藏医助力健康扶贫

记者来到海拔3530米的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县新源镇拉萨尔村卫生室,诊断室、治疗室、药房、公共卫生室被玻璃隔开,四室分离、干净明亮,药房内整齐摆放着板蓝根、安乃近、蛇胆川贝液等常用药品,旁边陈列着二十五味珍珠丸、七味葡萄散、七十味珍珠丸等十余种常用藏药。

天峻县卫生健康局局长王生斌说,拉萨尔村卫生室没有成立前,群众需要到14公里外的县城看病。如今家门口就能看上病,而且药品种类齐全、价格便宜,还有一些常用藏药,深受百姓欢迎。

近年来,全省各地的村卫生室面貌得到极大改善,2018、2019年落实专项资金1.86亿元,新建和改扩建1277个村卫生室,并配备村医和常规诊疗设备,全省所有行政村全面建成标准化卫生室。

基层医院还能解决一些多发病、常见病,并且花费不贵。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台子乡格隆村村民王永善患有痛风,他没有去10公里外的县医院治疗,而是选择在乡卫生院做中医理疗。“卫生院2017年建了中医馆,能做艾灸、蜡敷、针刺等好多中医服务,我就是在这里治好的,治疗12天总共花了1165元,自己只掏41.25元,剩下的都能报销。”王永善说。

“现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和县城医院一样的藏医服务,太方便了。”海南州同德县唐谷镇托斯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尕多说。尕多提到的尕巴松多镇卫生院藏医馆于2018年投资45万元建成,藏医馆设有藏药汤剂科、藏医足浴科、藏医理疗科、藏医放血科和藏药房。

中藏医药不仅具有简便、经济、安全有效等特点,而且在多发病、慢性病、常见病的防治中疗效较好,成为广大农牧民群众寻医问药的首选。青海省中藏医药管理局四级调研员华旦说,2009年医改实施以来,青海立足地方实际,把中藏药服务纳入城乡居民医保体系,并启动建设民族医药联合体,完善中藏医药服务网络,促使中藏医药充分发挥作用服务基层群众。

盘活优质医疗资源打造“带不走”医疗队

青海借助“医疗+互联网”搭建的远程会诊平台,省内外优质医疗资源能更便捷地辐射到群众。互助县卫生健康局局长魏成林说,仅2018年,互助县级医院就有2002人次在乡镇卫生院接受了省内外三级医院的远程会诊。

“青海城乡医疗资源分布不平衡,远程医疗系统有效整合城乡医疗资源,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也为基层医院培养了医疗人才。借助信息化远程诊疗等平台,不仅有利于‘用活’优质医疗资源,而且能让更多专家‘贴近’患者,让患者真正从中受益。”海东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王占全说。

“在县城医院有辽宁的专家给我做微创手术,做完立刻就能下床活动。我的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提高,现在又可以做一些简单农活了。”37岁的土族妇女苏金花来自海东市互助县东沟乡姚马村,常年在田间地头劳作使她腰椎间盘突出,基本上丧失了劳动能力。听说现在互助县人民医院可以开展微创手术,苏金花一天都不想等。

互助县人民医院骨科主任才项说,过去骨科只能开展简单常规的骨科手术,现在已先后开展了经皮椎体成形术、腰椎管狭窄、关节置换、微创治疗等十几类复杂手术,百姓再也不用大费周章去县外就医。

互助县人民医院副院长张晓君介绍,近年,在对口帮扶政策号召下,北部战区医院、北京宣武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4所省外三甲医院长期与互助县建立对口帮扶关系,选派专家教授在互助县开展技术指导、专科建设、诊疗、人才培养等工作。

据了解,六省市援建青海六州医院累计资金近7亿元,派驻近千名支援专家,重点帮助州县医院加强重点专科建设、提升医疗技术水平、提高医院管理能力,为贫困地区卫生事业的发展增添了强大的发展后劲。

青海着力提升青南地区医疗服务能力。李秀忠介绍,近年来,青海安排12所省级公立医院183名专业技术人员对玉树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黄南藏族自治州三个最为艰苦、海拔最高、医疗技术水平最为薄弱的地方开展对口帮扶,帮助受援单位提高管理水平和能力,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为基层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现在上下级医院开放技术、人才培养通道,上级专家也定期到基层医院‘传帮带’,对基层人才队伍建设、核心技术运用、诊疗质量控制进行指导,提升了基层医疗机构自我造血能力和医疗服务水平。”西宁市西关大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辛喜萍说。(□记者 央秀达珍 西宁报道)

标签:

责任编辑: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