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热点 >寻访新四军老兵——两代“90后”的时空对话 正文

寻访新四军老兵——两代“90后”的时空对话

来源:旋欣头条   作者:休闲   时间:2024-03-29 02:08:06

原标题:寻访新四军老兵——两代“90后”0后时空对话

【长镜头】

“战斗中失去一只眼睛仍然不下火线”“一颗弹片在体内几十年至今仍然没有取出”……刚过去的这个暑假对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教育专业大四学生沈鸿运来说非常特别:“脑海里一直盘旋着枪林弹雨,一个个英雄形象仿佛就在身边,寻访新军触手可及。老兵两代御姐在我家”在这个夏天,空对他和宁大一群90后0后00后学生寻访了一群“90+”新四军老兵,寻访新军用文字、老兵两代绘本和影像记录浙东新四军革命史,空对让这段党史记忆在现实中“复活”0后御姐在我家

历史上,寻访新军宁波是老兵两代浙东抗日根据地。和沈鸿运一样,空对大三学生陈安迪利用暑期社会实践也走访了好几个新四军老兵0后在“一次次受到革命洗礼”的寻访新军同时,他深深领悟到了这项工作的老兵两代意义:“目前宁波市健在的新四军老兵已不足百人,且平均年龄高达92岁。保存这段‘活的’历史资料,非常紧迫。”

沈鸿运和陈安迪所参与的,是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郑善庆发起的《永不消逝的记忆——以浙东新四军个体口述史为核心的抢救与传承》专题调研。大二时候,在郑老师的中共党史课上,陈安迪被一组录音、视频以及学长的分享震撼到了:“那是上一届学兄学姐做的口述史。这种党史教育远比课本上来得鲜活生动,又是我们学生自己做的,感觉很亲切。”课后,他马上找到郑善庆报名参加了宁波大学新四军口述史团队。

工作并不轻松,受访者分散各地,采访小分队扛着沉重的器材到处寻找。“有些老人家住得比较远,我们打车过去后,因为太绕了,司机回程时竟然迷路了。此外,因为年代久远,一些人名、地名都发生了变化,加上一些老兵有口音,采访后的记录要花很长时间去整理、校对。”沈鸿运说。

在这个团队,他们收获巨大。至今,他们已经采访了近50位参加过浙东抗战的革命老人,系统整理了他们的革命历程,形成了一批教学、科研资料。团队师生已经编纂了近20万字的《革命回眸:浙东新四军口述史》访谈记录,出版了面向中小学生的《我的浙东革命》漫画有声绘本,制作了《一段隐匿的历史——我的浙东革命》《老兵,你好!》两部历史纪录片。团队还将浙东革命文化的口述访谈充分融入红色宣讲之中。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为此组建了初心宣讲团,到社区、乡镇、学校进行宣讲,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效应。郑善庆还将口述资料融入中共党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课程教学之中,获得了第五届全国“青教赛”二等奖。团队项目《永不消逝的声音——浙东新四军口述史的抢救与传承》荣获第十七届全国“挑战杯”红色专项活动一等奖,团队获得了浙江省“挑战杯”十佳团队、最具感染力团队等诸多荣誉。今年,《红色口述史融入高校思政课建设的实践路径研究》获浙江省哲社规划专项和省教育研究项目立项。

“我要把新四军老兵身上的爱国主义精神传递下去。”宁波大学思政教育专业大三学生黄婧如今把“成为一名中小学思政教师”作为自己今后的奋斗目标:“等到那时站上讲台,我告诉学生的不再只是课本上的知识,而是一段段鲜活的历史。”

(本报记者 曾毅 本报通讯员 游玉增)(曾毅 本报通讯员 游玉增)

标签:

责任编辑:综合